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捍卫中国

    边境线上那抹最美“迷彩绿”

    ——走近广西百色市戍边民兵群体

    ■赵建伟  钟  哲  中国国防报记者  冯  强

    天池国防民兵哨所。罗桂科 摄

    初秋时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过天际,缭绕山间的云雾逐渐消散。群山之中,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国旗下,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民兵们整齐列队,哨长凌尚前带领大家高举右拳宣誓:“忠诚履行戍边使命,誓死守卫祖国疆土!”铮铮誓言,响彻云霄。

    这不仅是几个人的豪言壮语,而是一群人的初心使命。在革命老区百色市359.5公里的边境线上,国防民兵哨所民兵们与青山为邻、与艰苦作伴,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边境线,用为国担当的忠诚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

    近年来,随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凌尚前、“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王启荣、“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兵工作先进个人”李盛周等一批模范代表的故事被相继报道,越来越多的人们知晓了百色戍边民兵群体的故事。

    天池国防民兵哨所

    “选择了戍边,就执着坚守”

    在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半山腰的斜坡上,用石子拼成的中国地图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凌尚前和哨员们花3天时间,用一粒粒碎石堆成的。凌尚前想用这样的方式点缀这个陪伴了他42年的“家”。

    今年2月,凌尚前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主动向那坡县人武部提出申请,希望继续坚守哨位,守护这个“家”。

    初到这个“家”时,凌尚前才18岁。他对“兵”的情缘,源于幼时。凌尚前出生在那坡县平孟镇一个距离边境线不足1公里的小山村。年少时,在一次目睹了村庄被炮火炸成废墟的场景后,保家卫国的信念在他心底扎了根。

    初中毕业后赶上乡里征兵,凌尚前先后两次报名应征,均因身高问题未能如愿。1981年3月,听说天池国防民兵哨所招哨员,他主动报名,成为一名民兵。

    20世纪90年代,天池国防民兵哨所条件很艰苦。水、电、路“三不通”,哨员每天都得步行2公里到山下背水,到10公里外的镇上买菜。更难熬的是漫漫长夜——山风呼啸、门窗作响、孤寂难耐。不少哨员只住了一两个晚上,就头也不回地走了。凌尚前留了下来,原因很简单,站在哨所,一抬眼就可以望见自己的村庄,“守哨所就是守家”。

    哨所巡逻线8公里长,有11块界碑。哨所民兵每次巡逻不仅要防止失足摔下陡峭的山崖,还要小心蜈蚣、蚂蟥、毒蛇的侵袭。

    一次巡逻,凌尚前左手被毒蛇咬伤,当场昏迷。经过全力救治,他虽然保住了命,但是左手的无名指再也无法伸直了。即使这样,凌尚前也没有想过离开哨所。“离开就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就算是为了他们也要守好这条边境线。”凌尚前说。

    凌尚前回忆起,刚到哨所时的一件往事。一位哨员在662界碑配合部队执行任务时踩雷牺牲。这件事令他悲痛不已,也更加坚定了守边护边的决心。

    1992年,那坡县对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哨员进行转岗安置,凌尚前有到镇里担任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机会,但他担心他走后“人去哨空”,最终选择留在哨所。

    这一守,凌尚前就从青年守到现在。“选择了戍边,就执着坚守,只要我能守得动,就一直守下去。”凌尚前说。

    有人说,选择哨所,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奉献。如今,百色市所属4个国防民兵哨所有七成人员守边5年以上,他们经受住了时间和环境的考验,扎根八桂大地,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守卫祖国边疆安宁。

    哨所民兵为界碑描红。罗桂科 摄

    其龙国防民兵哨所

    “哨位即战位,执勤即战斗”

    “八一”前夕,靖西市其龙国防民兵哨所,62岁民兵杨松康,站在当年迫击炮留下的弹坑前,带领哨员们重温那段历史:哨所因战火而生,哨位即战位,执勤即战斗。

    来到哨所门前,杨松康指着“英雄民兵哨所”荣誉牌匾,骄傲地说:“这项荣誉,也有我的一份付出”。

    1981年8月,杨松康和战友在时任哨长、“民兵战斗英雄”杨作标指挥下,在哨所附近的边境线,击溃了一股来犯之敌,这成为他最自豪的人生经历。

    2018年,杨松康为了照顾患病的老伴,卸任哨长职务。经他推荐,同村的退役军人李盛周成为哨所的第十九任哨长。

    李盛周记得很清楚,上哨第一件事,杨松康就指着不远处的村庄,对他说:“我们的脚下是战场,身后是家园,第一、二任哨长都是民兵战斗英雄,你不能给他们抹黑。”

    平日里平易近人的李盛周,一旦上了训练场十分严厉。2018年4月,上哨没多久的李盛周,带队对所辖地段国境线进行巡逻。当大家喘着粗气爬到山顶时,李盛周突然下口令:“全班注意,成防御战斗队形!”大家一下慌了神:“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突发情况?”

    李盛周说:“没啥情况,就是想看看大家的战备意识和战术基础,你们摆出的队形问题很多。”

    年轻的队员问:“我们是民兵,有必要如此紧张吗?”

    李盛周郑重地点了点头,因为他深知,脚下这条巡逻路,曾经遭受过战火,思想上任何的懈怠,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他从路边捡起几块石头,在队伍中间演示起来,为大家讲解各种战术队形动作要领。

    在李盛周的严格训练下,哨所民兵的战斗素养越来越高。

    2018年9月,李盛周带领哨所民兵巡逻至一处界碑附近,发现邻国境内停了10余辆摩托车,每辆车上都捆满了麻袋,而我方一侧停着几辆面包车,20余人不停地往面包车上搬运物品。

    李盛周一边通知公安机关,一边带领大家摆出防御战斗队形,将双方人员分隔在边境线两侧。随后,公安机关及时赶到,根据哨员提供的线索,依法将涉嫌走私者抓获。

    近年来,在李盛周带领下,其龙国防民兵哨所配合公安机关查获违法越境走私案件1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边境安宁。他常对哨所民兵们说,“一万次巡逻可能没有情况,一次疏忽就可能使国家利益受损。”

    长期工作在边境一线,戍边民兵们熟悉界碑的坐标走向,熟悉防区山脊的地貌特征,熟悉边境路的一坡一坎,边境线上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这些年来,其龙国防民兵哨所合理处置边情上百起,收集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数千条,始终捍卫着国家的利益和边境的安全。

    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哨员。罗桂科 摄

    旧村国防民兵哨所

    “守边我有责,青春正担当”

    “我是中国民兵,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忠实履行国防义务……”

    4月1日,一场特殊的授枪仪式,在旧村国防民兵哨所观察哨前举行。现场,哨长廖雄伟带领全体哨员整齐列队,身着老式军装的“名誉哨所民兵”王启荣,双手握枪向前送出,廖雄伟迅速伸手接过,举枪回礼。

    在王启荣看来,授枪仪式不仅是传递一把钢枪,更是传递一份责任,让新一代哨员继续追寻前辈足迹,坚定保卫祖国边疆的决心。

    王启荣是旧村国防民兵哨所的第一代民兵,曾作为哨所的一名机枪手,参加了边境作战。战时13名哨员一起约定,假如谁在战场上“光荣”了,活下来的人一定不能忘了他。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王启荣不幸右腿受伤,落下残疾,而他的战友——副机枪手隆向东却牺牲了。

    1980年,王启荣退役,原本可以选择去供销社、百货公司等别人眼中的“好单位”,可他心里惦记着对战友的承诺,要求到刚筹建的那坡县烈士陵园当守陵人。

    从此,寒暑易节,木棉花谢了又开,草黄了又青。在这座陵园,王启荣一守就是38年。在此期间,他搜集整理360多位烈士的生平经历、所在部队、参加战役等历史资料,供后人缅怀。2018年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今天,读着身边一个个戍边民兵的守边故事,新一代戍边民兵正在茁壮成长。

    今年24岁的李旺,曾是一名酷爱极限运动的滑板少年。2021年,在家乡民兵故事的感染下,他辞掉了在深圳收入不菲的工作,报名参军。因身体原因与理想失之交臂后,为了圆梦军旅,他又主动申请到哨所当民兵。

    报名时,那坡县人武部干部对这个稚气未脱的年轻后生心里不托底。很快,李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刚上哨所,李旺便赶上了哨所搞建设,849级台阶一天上下3、4趟,扛水、扛菜、扛物资,这种高强度劳动持续了一整年。

    2022年5月,李旺与3名同事要将40公斤重的货物搬上哨所,由于道路阶梯狭窄,4人只能轮流背扛。李旺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达山顶后,才发现脚后跟磨破了皮,胶鞋被血染红一大片。

    2022年8月,哨所执勤点接到紧急电话:一男一女骑摩托车强行冲卡,请求协同堵截。李旺放下电话,立刻和同事从卡点出发,开车沿公路围堵,最后协助民警将两人抓获。

    今年,已经是李旺上哨的第3年,谈起未来,他说:“守边我有责,青春正担当。比起原来仅仅为自己的生计奔波忙碌,如今为国家站岗,我觉得更有意义。”

    弄平国防民兵哨所

    “扬起一面旗,守边固国防”

    国旗——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每个边境军民心中最神圣的精神图腾。

    乘车沿着边境一线前进,沿路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的国旗不断映入眼帘。哨所虽然散落在边境的崇山峻岭中,但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一眼就能让人认出。

    近年来,随着哨所民兵的故事不断被人知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哨所,感悟家国情怀。

    今年3月,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那坡县人武部签订协议,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设边境线上的红色思政课堂。

    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边防民兵数十年戍边积淀的深厚爱国情怀,如同山顶耸立的旗帜,持续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爱国守边的行动中。

    “新时代、新征程,百色民兵有作为;边境巡逻有我在,保障支援我能行。”7月底,那坡县平孟镇弄平国防民兵哨所副哨长农宏义和民兵们,巡边返回后正用朗朗上口的壮语快板为边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快板唱完,农宏义继续讲起近年来边防的发展变化。他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平孟边境经济合作产业园等对外开放的身边事例,向每一个边民传递信息——边防建设越来越好。

    “日子好过了,更要搞好国防教育,经济发展才有保障,生活才会更好。”去年底以来,百色军分区开展“一十百千”工程,即举办1期理论培训班、邀请10名军地理论宣讲专家、选拔100名宣讲骨干、培养1000名民兵宣讲员,深入田间地头、村庄社区、厂矿企业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国防知识。

    活动开展以来,哨员们利用巡逻执勤时机,走进边境一线村屯,采取“拉家常”的方式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并结合村里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好政策讲活讲透,民兵队伍通过这样的方式,密切军民血肉联系,助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

    在宣传教育活动中,百色军分区还注重实施现地教育,充分利用地处边防一线、哨所民兵和边民中榜样人物众多的特点,组织学生、村干部和群众到界碑和设在弄平国防民兵哨所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听身边人讲战斗经历。

    “无论是农宏义讲述父辈在边境一线经历风雨的故事,还是他自己甘于清贫寂寞、20年坚守哨所的事迹,都一样感人,会进一步激发青少年戍边卫国的热情。”那坡县人武部领导说,民兵宣讲队队员发挥“旗帜”作用,凝聚起强边固防的强大合力。

    前不久,广西军区机关礼堂举行“强军战歌献给党 深情礼赞二十大”主题晚会,百色军分区民兵宣讲队收到特别邀请,表演《身在边疆,心向中央》主题朗诵。宣讲队队员的深情讲述,引得在场官兵纷纷表示,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努力为党和人民守好边、固好防。

    百色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建哨以来,在戍边民兵感召下,哨所所在乡镇先后有335人参军,317名边民上哨巡边,其中坚守5年以上的有100人,坚守10年以上的有25人。

    (制图:扈  硕)


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